預計將于近期發布的最新《固廢法》結合新的環保形勢,將對固體廢物尤其是危險廢物的處理提出了更嚴格的標準,對各種非法處理危廢的行為將給與更嚴厲的打擊,對固廢生產者和處理者的責任也給出了更清晰的責任范圍鑒定。

隨著我國經濟和產業發展,現有實行的《固廢法》已不足以滿足當下生態環境保護的需要,尤其對危險廢物非法處理行為的懲罰過低,導致不少地方出現嚴重的非法處理危廢案件。生態環境受到極大的影響,而對肇事者的懲處往往受到先行法律制度的限制,導致違法成本過低,不少企業或個人仍存在僥幸心理。
據了解,現行《固廢法》自1996年起實施,2004年第一次進行較大幅度修改,而此次則是《固廢法》實施22年間第二次較大幅度修改。本次《固廢法》修訂草案共六章102條,其中修改50條(不包括僅修改“環境保護”為“生態環境”的條款),新增14條,刪除4條。
另外,本次修訂草案強化了生產者的主體責任,強調固體廢物產生者是固體廢物治理的首要責任人。草案還提出“生產者責任延伸制”,將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管理經驗吸納與固化,鼓勵生產者開展生態設計、建立回收體系,促進資源回收利用。

值得一提的是,修訂草案對部分違法行為的罰則進行了修訂,多項違法行為的罰款提升至100萬元,一些以往沒有具體罰則的行為,也加上了相應的罰則。
目前,A股上市企業中,有50家(數據來自同花順)涉及到固廢處理業務,從互聯網獲得的信息,截至2017年底,東江環保每年工業及市政廢物綜合利用與處理處置能力逾370萬噸,在全國危廢行業領先優勢明顯,具備44類危險廢物經營資質,擁有危廢處置能力逾160萬噸。

另據高能環境稱,截止2018年11月21日,高能環境持有危廢處理牌照已達53萬噸,相比2017年,增速超過50%,其危廢業務的毛利率更是高達37%。
國際環保在線從中信環境技術(新加坡上市企業,主營業務在中國大陸)了解到,目前中信環境技術在廣東、江蘇、山東、新疆、河北、山西、四川、湖北等危廢生產大省重點布局,年危固廢設計處置容量已超百萬噸,危廢業務板塊已初具規模。
2010-2016年我國危廢排放量不斷增加,2010年我國危險固體廢物產生量已達到1589萬噸,為2000年的1.91倍。至2016年,全國危險廢物產生量為5347.3萬噸,較上年同比增長34.49%。依據前瞻產業研究院《2018-2023年中國危廢處理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》對2017年危廢產生量的測算結果看,至2017年危廢產生量將繼續增加至6545.9萬噸。
由于我國工業發展不均及對環境治理力度存在差異,導致中國的危險廢物產生量與處理能力分布不均,危固廢生產大省而又缺乏危險廢物處理設施的地區,將迎來危廢行業暴增的機遇。